中国近代最大跨国贸易集团大盛魁是如何实现200多年的传承?
“富不过三代”是全世界难解的财富传承难局,破此局者非常少;能破此局者,都有过人的一套。而成立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大盛魁,就破除了“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传承了200多年,其过人之处,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颇为先进。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山西武家堡的王相卿和祁县祁城村的张杰、史大学因生活无着,随着康熙征剿噶尔丹的部队进入外蒙古,起初是以军中“丹门庆”(蒙古语意为肩挑小卖的货郎)“人力合伙”的集体小商伙形式做些小本经营的生意。征服噶尔丹以后,清兵移驻大青山后的武川,而部队供应仍大部依靠该部原驻防地山西右玉杀虎口。三人就在杀虎口开了一个名叫吉盛堂的商号。到康熙末年(亦说雍正初年),吉盛堂改为大盛魁,设总号于外蒙古科布多,以后又移总号于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以总号为枢纽,设立遍布全国各地的分号, 经商足迹遍及中国诸省、俄罗斯及中亚各国,建立起集商贸业、金融业、运输业为一体,联动互进的大财团,极盛时员工多达8000余人, 一般年份年贸易额达1000万两白银以上,总资产价值达1亿两白银以上,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国库收入,是近代中国最大跨国贸易 集团。
后时代变革剧烈,绵延200多年的大盛魁于1929年歇业,处于半关门状态,1947年,彻底散伙,退出历史舞台。从开始到结束,已经251年了,三位创始人已经作古多年,商海上只留下了他们的传说。
大盛魁为何能传承如此之久,远远突破创始人的生命极限?
大盛魁传承200多年的秘密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一是做好股权顶层设计,二是塑造正向文化和价值观,三是选好接班人和核心骨干,四是严明规章制度,五是实施股权激励合理分配利益。
(一)股权顶层设计
成立之初,为了公平起见,三个创始人商定他们三人每人都平等地拥有大盛魁的一份股权,商号的资本分成三股。
一股归三个创始人,可以称为“财东股”。
一股是“财神股”,作为公共股,任何人不得据为私有。设立财神股,与他们获得创业第一桶金的故事有关:初创时营业不顺,甚至惨到过大年三人只能喝米汤。正喝着米汤,来了一位要吃饭充饥的壮汉,身穿蒙古袍,背着一个包裹。三人见是过路人,热情接待,把仅有的米汤让给壮汉喝。壮汉喝完米汤说要出去办点事走了,再也没有返回,不过却落下包裹。三人打开包裹,是一包白银。多次查访壮汉下落后,三人决定挪用壮汉银子作为商号资本,扩大经营。此后,生意十分顺利,赚下不少银两。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财神变化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本,便根据壮汉包里银数,设立财神股,所得分红利记入“万金账”作为护本。
另一股是“顶身股”,是为商号出了力的员工的奖励股。顶身股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绝无仅有的“狗股”,也有一个故事:一次库伦发生灾情,粮价膨胀,库伦分号为把情况报告总号,便让一只狗带信到归化,当总号收到狗带来的信后,立即大量购粮食,囤积居奇,获得了巨额利润,为了纪念这次生意的成功,特别给狗也顶了股份。
大盛魁这种股权顶层设计,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巧妙。三个创始人非常克制,仅持有三分之一,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利不全在我”大格局;财神股的设置,体现了做人不忘本的原则;狗股的设立,体现了只要肯努力做出贡献,不问出身,都有希望获得顶身股。这种框架设计,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商号的稳定发展。
(二)塑造正向文化和价值观
大盛魁在200多年的贸易经营活动中,把“义气”和“诚信”作为立业之本,甚至在柜上供奉《桃园三结义》的画像。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员工,对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其中诚信重义是中心内容。“诚”,指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的利益;“信”,指这种尊重的外在表现。诚信的背后是“义”。“义”者“宜”也,即合适的意思。它表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舍弃自己过分的对利益的贪求而让别人得到,最终实现双赢。因此,诚信重义的本质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并维护别人的利益,反对贪婪和自私。为了培养员工的这种讲仁爱的高尚情操,很重视商业传统教育。每逢年节,大盛魁都要在财神庙内,向财神像下的一条扁担、两条麻绳和两个筐子叩头,除夕晚上,必须吃小米粥,纪念以货郎担起家的创业祖宗,不忘创业艰辛,并以此为号规,两百年不改。财神股、狗股,也是着眼于对职工进行信义教育。
(三)选好接班人和核心骨干
乾隆中期以后,大盛魁的经营管理大权就掌握在了掌柜们的手中,三大财东只享受三年一账期的分红而不再过问号事。掌柜作为晋商的经营管理阶层,是决定商号兴衰的关键人物。如何挑选接班人?
三位创始人制订了三条原则:一是掌柜必须从本号从业人员的佼佼者中选拔,因此人们说“大盛魁的掌柜都是亲生子,没有过继子”;二是王、张、史东家的后代不能当掌柜;三是接班人必须是有“己”字的掌柜。大盛魁顶生意的掌柜存在着名字是否“己” 字之分,称“己”的掌柜可以参加号内的重要会议,可以看“万金账”,也可以过问号内旳公存;不称“己”的掌柜,只写姓名, 不加“己”字,只能享受股金分红。当时大盛魁的从业人员中有一句流行的话:“生意好顶,‘己’字难得”,足见这个“己”字的分量。“己”是自己的意思,意味着“己”字掌柜被三大财东视为自己人。
三大创始人的后代不能当掌柜,表面上看是不能传给后代,但唯其不传后代,反而让大盛魁传承更久。这是非常智慧且突破常人认知的举措,是对人性的克制与升华。
掌柜从本号人员中选拔,那么必然对员工的聘任和培养也是非常严格的。所用员工,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为山西省人,便于管理,又惠及同乡,将就业机会留给同乡,二是必须有家道殷实者的担保,被保证人“倘有越轨行为,保证人负完全责任。”保证人责任重大,如无特殊关系,并不易找。如保证人破产,失去继续担保的资格,或者自己要求撒保,被保证人必须迅速另找,否则有被停职的可能。
即使有了保证人的担保,还须通过相应的考察与考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年龄上严格限制,通常是14至18岁之间的青年男子。
二是在强调年龄的同时,强调学徒必须“身高五尺、五官端正、仪态大方、家世清白、懂礼貌、善珠算、精楷书、不怕远行、能吃苦” 等等。商人要同顾客打交道的,外貌、品行、才能等会影响顾客对其的评价,自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家世背景,影响到学徒的人生观教育,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态度,最终影响到顾客的信任和产品的销售。
三是测试智力、文字。测试分笔试与口试两种,以对被测试者的能力做出判断。所有测试全部合格,即可“择日进号”,名曰“请进”,这是为了表示对新进者人格的尊重。同时向其明白宣示,人人都有升任经理的机会,以鼓励其安心服务,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四)严明规章制度——号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大盛魁经理、掌柜甚至包括学徒都被严格的束缚在规矩之中。如号内人员一律不许携带家眷,禁止嫖赌和吸食鸦片,号内人员不得互相借钱等,一旦犯禁,便开除出号,不再录用。对于经理的人选,和顶身股的大小掌柜,都必须是大盛魁商号的学徒出身,不从外号聘用,也就保证了经理人选不会二心,对商号做出不利的事来。在学徒的培养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入号的学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对于年龄、体格、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盛魁商号还实行严格的休假制度,对于学徒在号内学满十年才许第一次回家探亲四个月,第二次变为六年,第三次为三年。在这样严格和紧密的规矩中培养了大批量的精英学徒,他们中间会有人成为掌柜和经理,是商号的中坚力量。独身一人的经理、掌柜和学徒们断绝了一切不良的嗜好,排除了令人分心的因素,心无杂念,一门心思的扎在商号的生意上,有这样的领导和从业人员, 加之良好的外部环境, 商号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
(五)实施股权激励合理分配利益
大盛魁实行“顶身股”制度。“顶身股”俗称“顶生意”,是商号对有突出贡献的伙友进行特殊奖励的制度,它是相对于财东的“永远身股”而言的。一个“顶身股”相当于一个“永远身股",同样享受按股红利(只孚受红利,没有继承权)。一个顶身股为一分,也叫全分,一分可分为十厘,也就是说顶到一厘生意,就相当于十分之一股。一般从一厘以下起步,增至十厘即全分,全分是最高身股。王、张、史三家创始家族股金只有七千多两银子;而伙友们的股份就占到了三十多股,占有股份的人员达到九十多个,占有绝对优势。
大盛魁每年的盈余从不分光吃尽,不论盈余多少、以经理顶九厘九毫计算为一股,分红利最高的人以9900两封顶(大盛魁分红不按1万两计算,取“持盈保泰”之意)。除了红利之外,还有“提存护身”一说。就是凡顶一厘身股以上的,以他每年分红数额为基数,按40%的比例,从公积金里另外抽取一笔“护身银”,存在个人名下。如一厘身股年分红1000两,护身银便是400两;二厘身股年分红2000两,护身银为800两,依次类推。不过存在个人名下的这笔额外的体恤,只能在万不得已出号或死亡时才能支取,平时是不能动用的。
每个账期分得红利后,也不允许当年提走,一般要求顺延一个到三个账期,即三年至九年。另外,还设立有人力公存账,凡是顶身股的从业人员,每次分红后,要参加公存。公存数额按顶股多少和家庭经济情况,由公众评议,经理决定。公存的款项没有利息,遇有婚丧大事,经理酌定数目后、准予借支。但借支酌钱只准用于婚丧事故,不能用于治产。这种“公存”办法,有点像“职工互助金”,员工临时借款从公存中解决,避免动用公积金。所以.大盛魁有一条很严格的号规,就是上自东家、经理,下至顶身从业人员,任何人不得在公积金内借款或挪用。
大盛魁淡化了财东的角色,彰显人力合伙的优越性,始终秉持伙计制经营,大盛魁如一个机器,生生不息的运转了200多年,早已经超越了三位创始人当初的设想;虽然三位创始人的后代并没有成为掌柜,具体参与经营,但通过分红,实现了“富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