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代持风险的真实案例
某上市公司,刚上市3天,董事长跳楼自杀。自杀时,持有上市公司20%+股份比例,为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但他持有的股份比例并不全属于自己,而是代持了一部分员工的股票和某些不方便公开身份人的股份。
而问题就出现在代持股上,因为代持关系,尤其是上市公司,根本不允许出现代持,所以他们的代持关系可以理解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双方私下签了一份协议,根本没有第三人知情。
但现在,两人中的一人没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股份属于个人财产,就理应被继承,属于他的继承人。可这样的话,对被代持人来说,就相当于哑巴吃黄连,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份变成了别人的东西,但又迫于没有证明人,无法证明那是属于被代持的股份。所以直到现在,双方还在打着官司。
除了以上案例,代持股还有很多风险,接下来小编一一列举,为大家避坑:
现有公司A,公司A有两名股东,甲占51%,乙占49%,但乙的股权比例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代持的自然人丙的股权,两人之间有一份代持协议,而特殊原因,该代持关系只有乙和丙知情。
1、不容易显名及显名的税负成本。如果丙不想让乙代持自己的股权比例了,而是自己显名在公司做股东的话,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两人之间有代持协议,丙主张显名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公司来说,就变成更换股东的问题了,所以这个时候,乙按流程应该把股权比例转让给丙。而股权转让,将会两个问题:
a、现有的其他股东,也就是甲,拥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所以,丙能不能显名,成功变成公司股东需要甲的同意才行。
b、股权转让的税负成本问题,比如公司A刚开设时只出资100万,49%则价值49万,而转让时公司升值变成了1000万,那么49%就价值490万了,(490-49)*20%,大概为90万,便是本次显名的税负成本。
2、代持人被侵犯权益的风险:
a、 股权被卖掉的风险。如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案例一样,代持关系只有乙和丙知道,但目前公司真实的股东是乙,所以乙就有权利对外处置该部分股权,如果乙在背着丙的基础上,将股权转让给甲,那么丙将没有权利追回该部分股权。因为对于甲来说,他并不知道乙和丙之间的代持关系,所以他获得该部分股权的流程是符合法律程序,便不能被追回了。
b、无法获得分红。丙作为隐名股东,如果乙不将公司经营情况主动告知给丙的话,丙将无法查看属于公司机密的相关信息,那么乙就可以私下与甲协商将公司的利润全部转出去自己获取,从而让丙一分钱分红也拿不到,而且丙看不到经营信息便无法掌握被侵犯的相关证据,所以这种情况下,就算上诉也比较难判。
以上,虽然说了很多种被代持人的风险,但其实代持人也会有风险。
在我们公司的实际运作中,有很多情况是:代持人并不在公司里做决策,只是工商那边显个名字而已,公司的实际运营及业务签字,还是由被代持人来控制。
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业务出现问题的话,那么第一个被审查的人便是这个工商被注册为股东的代持人,虽然有可能你对相关事项根本不知情,但从司法处理上来看,有很多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很大概率上,代持人将会被认定为“从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代持人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综上,代持关系虽然被法律认可,但根据小编接触到的案例来看,建议大家:非特别必要,不要使用代持的方式来控制公司,如果非代持不可的话,也建议大家找/做知根知底的人建立代持/被代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