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如何行使控制权(股东会、董事会、股权比例)
(1)股东会
为了严谨股权大叔先约定股权生命线的前提是【同股同权】
1. 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2.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 34%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4. 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5. 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6. 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
7. 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
(2)董事会
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区别于股东会,按照【一人一票制】
1. 三分之二以上,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2. 半数以上,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3. 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4. 特殊约定除外(例如:一票否决权)【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以上描述的这些都是控制权要点,而创始人层面要思考的是如何绊随着融资节奏一步步稀释,整体防止控制权的丢失,这里就不展开讲,涉及的内容是从公司层面整体出发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基本上都是个性化设计的!
(3)股权分配:
主要是量化分配【量化】和分期兑现【动态】
【量化】以下观点是基于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考虑的:
1. 创始人股:为保障创始人控制权,建议20%-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2. 身份/发起人股: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 风险/资金股: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
4. 贡献股: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这部分蛋糕建议是30%-62%,大致分为基础贡献股(公司背景和工作年限)和岗位价值贡献股(基于行业属性判断的岗位价值权重)。
【动态】一些核心关键岗位的leader(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人力价值输出终止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所以,基于此建议股权是动态的:
成熟期:3-5年
成熟机制:以4年成熟期为例 1+1/36 1+1+1+1 2+2 3+1 1+2+1
成熟原则: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立刻成熟份额:基于合伙时间确定(3个月5% / 6个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