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宁愿不做,也不要做错
前两天在杭州线下课,跟一位学员深聊,他说自己在三年前就搞了股权激励,但是现在来看效果不好,员工积极性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公司比较重要的两个销冠还离职了,所以他就考虑是否股权激励就是个伪命题,或者是公司哪里出了问题。
通过跟他详细的沟通,关于员工入股我发现了三个问题:没有花钱买,没有开过会,没有分过红。
— 1 —
一定要花钱
当时这位老板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直接免费赠与了激励对象股权,没有需要他们出资,而且进行了工商注册。
直接给实股是一把双刃剑,给好了员工认为老板有格局、大气,给不好员工会认为老板是把风险分给了自己,因为实股不仅可以享有股份对应的收益,同样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有亏损需要按认缴比例承担亏损。
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花钱的不珍惜。
就像两个人谈恋爱结婚一样,恋爱时间越长、付出越多,未来的离婚成本就越高,分手的可能性就越低,而相反如果两人相识后没几天就领证结婚,那翻脸离婚的可能性也就很大。
— 2 —
重视参与感
据这位老板反馈,虽然做了股权激励,但是从来没有开过一次正式的股东会,他觉得一是这些人持股比例较少,一共10%,就算开会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二是也不知道怎么开、如何开股东会,所以就一直没开过。
不开会,股东就没有参与感。就像两个人结婚领证后就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了,但是还需要举办一场婚礼一样,要的就是一个参与感,说白了,要的就是那个形式。没有内容时,形式都是虚的,有了内容,形式一定大于内容。
即便开会时这些小股东所持表决权对于股东会决议的决定起不到重要作用,但是起码能有一个参与感,能让小股东感受到自身的股东身份和价值。
屁股决定脑袋,态度决定方向。只有正视了股东身份,才会让大家更有积极性,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