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底捞最初的股权结构:平分股权(最差的股权结构)
1994年,有四个要好的年轻人,在四川简阳开设了一家只有4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后来快速发展,成就了今日的海底捞。这四个要好的年轻人,两男两女结成了两对夫妻,他们就是“海底捞”股东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最初的时候,现任海底捞董事长兼总总经理张勇并没有出资,是其他3个年轻人凑了8000元,而这四个人各占了25%的股份。出现了海底捞最初(1994年)的平分股权的股权结构,其股权结构如图所示。
图1-1海底捞最初(1994年)的股权结构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没有拿过1分钱的张勇认为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一个经理,他提议自己当经理。施永宏同意了。张勇还认为,另外3个股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于是毫不留情地无后让他们离开了企业,只做股东。
张勇最早先让自己的太太离开了企业,2004年让施永宏的太太也离开了企业。张勇夫妇与施永宏夫妇各占50%法人股份。
(二)海底捞股权结构的调整
2007年,正是“海底捞”快速起飞的时候,张勇竟然让和自己奋斗20年的兄弟、和自己拥有同样股份的施永宏下了岗。这还没有结束,施永宏离开海底捞后,张勇又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妇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张勇夫妇成了海底捞占股68%的绝对控股股东,68%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海底捞股权关系变化如图所示。
图1-2海底捞股权关系变化
(三)海底捞股权变化的启示
1.最差的股权结构是平分股权,股权平分=死亡。
2.好的股权结构标准:
第一,一定要有“带头大哥”的股东,即核心股东、能够拍得了板的股东,核心股东必须占有公司67%以上的表决权。
第二,股东之间必须相互信任。海底捞的股权调整,其实相当于公司二股东施永宏给大股东张勇作了一次股权激励。